1917年  霹雳福建公会设私塾。
1925年  决议创立培南学校。(培育南洋人才)
1945年 
 战乱停课。
1945
 复校上课。
1955年  开初中三班,学生120人。
1962年  接受改制,为全津国民型中学,另开下午班收留超龄生、落第生,是为独中。         
1963
  • 霹雳福建公会决议另组董事会以成立培南独中收留日益众多无法进入国中的学生,是年亦开办高中部。
  • 聘陈郁菲女士掌校。
1964年
  • 小学会考制变废除,独中断绝初一新生来源断绝初一生来源 。
  • 仅靠招收国中初级文凭考试落第生,苟延残喘。
1970年 
  • 全校学生只剩85人,员生士气低落,经费困难,山穷水尽。
  • 霹雳福建公会戮力苦撑。
1971年  历行改革招生策略,化被动为主动,力图自强,设法招收新生百名,校园生机初现。
1973年
  • 丹斯里李莱生局绅捐献胶园地8英亩,供建校之用。
  • 同年霹雳州独中复兴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至全国各州。
1975年
  • 孟加兰新校舍落成,四月迁校。
  • 学生人数增至536人。
1976年
  • 拿督李莱生局绅在1976年复慨允拨赠新校舍毗邻之一段3英亩胶园地作为独中扩校发展之用。
  • 全校学生人数增至800名,包括新生320名。学制完整。高中部分设文、商、理工科。
  • 是年第二期建校计划完成,设备更臻完善。学生人数1548人,开办32班。
1977年  学生人数1093人,开办31班。
1978年  第三期建校工程动工,学生激增至1500名。
1979年  学生人数1548人,开办32班。
1980年  学生人数增至1850人,开办41班。
1981年   学生人数1888人,开办43班。
1982年 
  • 学生1890名,教职员96名,为全霹雳独中人数最多的学校。
  • 第三期建校工程正式落成启用,包括李铭兴大礼堂暨马来西亚兴安会馆总会室内体育馆、视听馆、语言中心。
1983年   学生人数1666人,开办39班。
1984年 

 学生人数1500人,开办36班。第三期建校工程完成,包括视听教育馆,语言中心,21间教室 。

1985年   全校学生人数1434名,霹雳州发展得相当上轨道的独中。
1986年   全校学生率先上电脑课,同时为应付外地住宿生需求,暂设临时学生宿舍。
1987年  蝉联全霹雳九独中联运会四届团体总冠军。
1988年  学生1357名,加强电子、电工设备,向技职教育进军。
1989年  与吉隆坡英迪学院联办美国托福考试辅导班; 开办G.C.E.“A”水准AEB文凭考试辅导班,正 式成为AEB考试中心 。